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是笔试部分的重头戏。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题量大”,短文一般是六篇。特色之二是“内容广”,文章可能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人物传记、故事、语言、历史、文化、生活、社会常识、科技小品、书信、说明文、广告等等。特色之三是“题裁多样”,贴近生活实际。有一般的叙述性文章,有对话,有图表说明,有产品使用说明等。特色之四是“试题以主观形式为主”,文章中一般只有两篇是要求选择答案的,分值是10分;四篇文章(20分的试题)是要求直接回答问题或完成句子的。因此,有相当的难度。
“阅读理解”题是我们平时练习比较多的一个题型。大家的答题习惯可能也不尽相同。但不管什么习惯,要准确理解一篇短文,至少应该读两遍以上,有的句子或段落要反复阅读多遍才能清楚它的要点。竞赛又不同于平时的阅读,必须有“时间”观念,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就要影响解答别的试题。所以,应该注意答题技巧,速度要快,看得要真,理解要准,写得要正确、规范。
我们答“阅读理解”题,一般先粗看一遍短文和所给试题,基本清楚大意,然后细读第二遍,针对各个小题边读边答,个别小题需反复阅读文中个别段落或句子;初步确定答案后,再读一遍,进行检验。对选择题,要细心比较所给选项词语意思,认真推敲试题句子与短文的联系,确保选择正确。对主观式的问答或完成句子题,一定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表述必须清楚、明了,言简意赅,能用一个词的就不用两个词,切忌画蛇添足,书写还要规范、整洁。
答“阅读理解”题,要灵活地综合运用一些阅读技巧,如:抓关键句,抓主题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恰当利用图表,恰当利用缩略词,充分利用短文的体裁、信息等。
1、抓关键句、主题句。“阅读理解”题大多是针对某一段或某一句话而设题,因此,抓关键句、主题句,对与试题有关的句子重点阅读,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说明文”,一般各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就是段意。再有,就是文中有关时间、日期、地点、人物关系、商品价格等内容多为设题的重点,也是阅读时应重点注意的。
2、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有的“阅读理解”题中的短文可能故意设计一些让我们猜测的词汇,有的设计专题测试我们猜测词义的能力。对于短文中的“生词”,一般都有汉语注释,凡是没有注明意思的“生词”,一是能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二是与答题没有直接的根本联系。“生词”的猜测,必须注意利用上下文的关系,有时往往是多读几遍,其义自见。
3、恰当利用图表。竞赛试题的“阅读理解”题中有很多“图表”(有的是纯粹的读图或读表题),这些图表肯定与短文内容有密切联系,而且有的试题必须要到图表中去找答案。因此,要注意“视图”,要善于在图表中发现与试题有关的细节。
4、恰当利用缩略词。特别是那些主观式的问答题或完成句子题,因为需要动笔写单词,写句子,当遇到有些一时记忆不是太有把握的词汇时,可以用规范的缩写词(除非要求不许用缩写词)。如一些可以缩写的星期、月份及其它专有名词等。
另外,短文的形式、体裁有时也与答题有关。也应在阅读时加以重视。
总之,做“阅读理解”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读得要快,看得要清,要善于抓关键,善于利用各种信息,书写还要规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