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有一个特别的感受,就是不管在哪里,所有的公用文字都是挪威文,地铁里、大街上、宿舍里、超市里、报纸上等等。
整个挪威也就400多万人,但拥有自己的文字,并且,所有的媒体,所有的挪威人,都在应用这种文字。其实,挪威人从上幼儿园时,用的教材就有英文的,也就是说,挪威人从小就会英文。但在各种场合,挪威人不讲英语,除非你主动跟他说英语。大部分挪威人也都
能看懂英文,但却更愿意读挪威文。
即使挪威现在从巴基斯坦、越南等地接收了大量的难民,而且每年世界各地还有大量的人员到这里访问、学习、打工(我们的公寓里,就有大量的来自东欧和独联体的打工者租住,由于挪威的工资水平较高,很多丹麦人也跑到这里打工),似乎国际化需要更为强烈,但却没有什么挪、英文对照一说,虽然这给外来的人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但也迫使外来人员学习挪威语。
前天,我带闹闹(我儿子)往外走时,一个漂亮的西方女人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用非常不熟练的普通话说:“你们是中国人?我在学汉语。”然后为我们开门。这让只身在外的我感到一阵爽快。据说,现在挪威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借此机会免费学挪威语。汉语的日益兴盛,与中国人国际地位的提高互为因果,也让人觉得心情好。
这种情况,与国内那些时不时口语中要用英文去做注释或炫耀、在街道商店等公共场所的名字要用英文做注解等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所谓全球化,更是文化的多元化,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捍卫和弘扬。妄自菲薄与妄自尊大同样是短视。
想那人类历史上曾经璀璨的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等,最后都落到了必须用别的文字来注释的可怜地步,甚至缺少了这种注释其本身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从璀璨到没落,给我们很多的警醒。一种文化,当它需要由别的文字来破解、注释、绵延、扩充和维持的时候,就是这种文化没落的开始。我们要警惕。(老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