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本地化表达”(localized expression)。比如下面这句话,中文意思是:在我们继续视察偏远场地之前,我们将在Y处会合。这里的“Y处”(the Y),在原文中是指Los Alamos(美国一城市)、Highway 502(一条公路)和State Road 4(另外一条公路)三者的交汇处,呈Y字形,因此当地人用the Y来代替这个地方。这句话,如果对当地人说,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肯定都懂,但如果对美国其它地方的人说,或者对外国人说,肯定都不懂。这里的the Y,就是一个典型的本地化表达。
We will meet at the Y before continuing our inspection of outlying sites.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昨天我在搜狐英语学习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介绍一些国内经济词汇的英语译文,比如剪刀差、绩优股、集资房等。这个帖子,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觉其中有不少译文,也属于本地化表达。比如“红帽子企业”(red cap enterprise),含义是:有些私人企业,喜欢挂靠在政府部门或者国营企业下面,以提高自己的信誉,就好象头上戴了一顶红帽子。再比如“经济林”(cash tree),含义是:政府鼓励植树造林,凡是种树者,都可以获得现金,作为奖励和补偿,所以译文的直译就是“现金树”。另外再比如“纠风办 ”(rectifying office),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的简称。
我承认上面这三个译文,确实很形象,很简洁,我们这些学英语、了解国情的中国人,一般都能看懂,但外国人能看懂吗?我昨晚把这三个译文发给我的一位美国朋友Peter,不给他任何提示,请他猜猜是什么意思,结果他猜测red cap enterprise可能是一家制帽工厂,cash tree可能是一种赌博游戏,而rectifying office可能是一个少年监狱(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本地化表达,如果没有详细的上下文,或者没有详细的注释,外国人是根本看不懂的。
怎样避免这种本地化表达呢?我认为至少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仍然使用上面的译文,但向外国朋友解释它们的含义。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比较麻烦,跟张三说,要跟张三解释,跟李四说,要跟李四解释,等等等等,直到大家都明白为止。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它们的中文含义,改写译文,比如将“红帽子企业”改译成a private enterprise attached to 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r a state-owned enterprise(一个依附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私人企业)。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比较罗嗦,译文太长。第三种方法,也是我本人主张的一种方法,是不采用直译、而采用意译,比如:
①红帽子企业:a pro-government private enterprise(亲政府的私人企业)
②经济林:forestation with cash subsidization(有现金补贴的造林)
③纠风办:anti-fraud office(反欺诈办公室)
当然,最后这种方法,是我自己瞎琢磨出来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译文也不一定准确,只是我的一点想法。我希望通过这个帖子,抛砖引玉,请网友中的各位大侠,能够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