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热点专题 网站搜索 [RSS订阅] [WAP访问]  
语言选择:
英语联盟 | www.enun.cn
英语学习 | 英语阅读 | 英语写作 | 英语听力 | 英语语法 | 综合口语 | 考试大全 | 英语四六 | 英语课堂 | 广播英语 | 行业英语 | 出国留学
品牌英语 | 实用英语 | 英文歌曲 | 影视英语 | 幽默笑话 | 英语游戏 | 儿童英语 | 英语翻译 | 英语讲演 | 求职简历 | 奥运英语 | 英文祝福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新大纲和新教材浅析

[日期:2006-06-20]   [字体: ]

??? 国家教委于1988年初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初审稿)》。在此之后,国家 教委委托部分单位组织编写面向不同地区和不同

类型学校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其中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与英国朗文出版

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与的六·三制和五·四教材各一套;广东省教育厅、福建省

教委、海南省 教育厅和华南师大共同编写的《英语》,分为甲、乙两种版本,甲

种本为小学五年级起始,乙种本为初中一年 级开始使用;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师

大共同组织编写的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农牧地区和山区 以

及教学设备较差学校使用的《英语》,共有六册;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编写的面向

全国大多数地区、适合一般 水平学校使用的五·四制《英语》。1991年6月国

家教委修订了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992年4月国家 教委召开教学大

纲审查会议,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据此编写的各

套《英语》教 材进行审查、修订和通过。从1993年秋季开始,全国初中开始执

行新大纲,经过修订的各套《英语》教材已公 开出版,供全国选用。《九年义务

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各套《英语》教材的启用标志着我国 以

教材为突破口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较之原先的大纲和

教材,它们包含了教育学科 和邻近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

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而把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推进了一 大步。

??? 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

??? 教材产生的历史背景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初级中学英语

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诞生 具有深刻的教育改革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历史背

景。

??? 第一,社会的发展对中学原有的课程教材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学课程教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颁发了一

套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 大纲并编写出版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在以后的

执行过程中,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订。那次改革与当时的社 会发展是相适应

的。由于当时国家经过"文革"的浩劫,急需培养出一批各条战线所需的高层次

人才,考虑的 重点是在使面上大多数学校从"浩劫"的破坏中恢复过来的同时,

集中办好一批重点学校。课程教材内容主要 着眼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

生,较少考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升学而直接走上劳动岗位的学生的需要,形 成

了以适应升学需要为主的单一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教材体系。从现在的眼光来看,

其弊端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 和要求偏多、偏深、偏难。

??? 1985年5月发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6月国家制

定并正式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提出在我们国家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战

略决策,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公 民都接受较好的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为适应升学需要,即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

还是为提高 全民族素质服务,就成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毫无疑问,实施

义务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 近几年来,发展学生个性,把应试

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样,原先的课程教材体系与社会发展 需

要和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就显得不相符合。其一,偏多、偏深、偏难的课程教材

内容,不符合普及教育中大 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其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多

方面、多层次的人才,而面向升学需要的课程教材已不能满 足社会发展提出的

这一需要。因此原有的那种课程教材内容难以培养出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也不

能达到提高 全民族素质的目标。

??? 第二,新的形势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逐步走上正轨进入到较为稳定

和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队伍 不断壮大,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

量稳步提高。

??? 1978年,原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

草案)》,1981年,颁发了《全 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1986年,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78年 根据78年大纲编写了《全

日制十年制中学英语》课本,其中初中六册,高中三册。随后,根据81年大纲

精神对 这套教材作了修改,成为正式课本。这些大纲的执行和教材的使用对提

高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 的作用。但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与社

会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由于受到主、客观方面多因素的影响和 限制,

中学英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忽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极为普遍,致使

中学生学完5-6年英语, 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能够真正运用英语进行听、

说、读、写交际的甚少。根据1985年我国15省市高三、初 三英语水平调查的

统计结果,若按百分数计算,重点中学高三听能测试平均分为58.32,一般中学

高三学生为4 5.21,扣除猜测因素后,其得分分别为48.85和29.65。调查报告

指出,“总的来说,重点和一般中学的听力理 解都很低,如按听懂70%为及格计,

15省市单句理解只有一个省市及格。"统计结果还表明,分析性阅读理解试 题

及听能测试的语篇理解部分,学生得分都很低。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材是一大问题。原 先的教材注意到了语言教学规律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内

在联系,中、低年级以句型教学和听说训练为重点,高年 级以课文为中心,旨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按字母、单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的顺序安排。

但是, 教材内容偏深、偏多,语言材料偏少;单词的重现率较低,教学内容接

直线式以句型、语法结构的体系编写。 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发展学生听、说、读、

写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因素。

??? 第三,世界性的外语教学改革潮流与经验既在不断地推动着我国中学英语教

学改革的步伐,同时也为我们 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 自从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正式提出"交际能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之 后,语言学界对"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展

开激烈讨论,与此同时,在欧洲共同体国家中把培养学生具备交际能 力为目的

的外语教学变为现实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论述交际能力的专著 不断问世。1972年,威尔金斯(D.A.Wilkins)发表了《语

法、情景和意念大纲》,范·埃克(van Ek)于1975、1 976年分别发表《欧洲单

/学分体系:成年人现代语言学习入门阶段》和《入门阶段:学校的现代语言

教学》 ,门比(Munby)于1978年发表《交际大纲设计》,威多森于1978年出版

《交际语言教学》,1985年,哈里蒂(Ha lliday)的《功能语法介绍》一书问世。

这些著作中,有些为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设计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理论的 指导和

论证,有些著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第二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旨在发

展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教 材层出不穷,例如,布拉恩·阿博斯(Brain Abbs)等

人编写的《策略》(Strategies,1975),利奥·琼斯(LeoJ ones)编写的《功能英

语》(FunctionsofEnglish,1977)、《意念英语》(Notions in

English,1979),ML·玛更 等人编写的《活泼英语》(VitalEnglish,1977),亚历

山大的《主导英语:初学者A,B》(Mainline Beginners A,B,1976),等等。这

些教材的涌现标志着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进入主导性阶段,并

把理论化 为了现实。第三是以英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体系不

断地趋于成熟,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就以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

展开了讨论和探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为外语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 更为

直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 为彻底改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开展调查、

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一次较大 规模的中学英语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从80年代中

期在上述背景下逐步展开。

??? 二、新大纲的基本特点

??? 1.新大纲提出"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

??? 众所周知,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因而,学习语言的目的应该着意培养学生

获得用该语言进行表达思想、 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提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 学的目的是:"通过

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

力,……" 。"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在借鉴国外语言学家和教学法

家对交际能力的有关论述,分析国外外语教 学的最新发展,结合我国中学尤其

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关于这一提法,我国学者、中学英 语

教学法专家章兼中教授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1年第四期撰文作了透彻

的分析和解释。他指出,"交 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

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 言能力、社会语言

能力、具有信息差距和话语能力四个部分。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

实践的特点 ,认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不具有"真正的交际活动",因而"外

语实践能力也不是交际能力,而是为真正 的交际活动准备条件,培养为交际运

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他认为"提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要比 培养

交际能力更为妥当"。

??? 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指向性,即为学生完成学业后从事生产劳动,

作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虽 然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不具有情景的真实性,

除了极少数场合,例如课堂上具有信息差距外,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开展的大

部分活动都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活动,然而,外语教学应尽力(事实

上也只能是 )为学生毕业后或课后的真实环境中运用所学外语完成一定的交际

活动创造条件。因此,不管从外语教学实践 还是从教育、教学所具有的特点来

说,提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无疑是正确的。

??? 为了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培养的倾

向,并为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 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

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大纲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内容。附表 中列出了30项

的日常交际用语,每项目后都列出了一些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常用结构和句

子。与此同时,大 纲就如何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一

些指导性的意见。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这一部分中,多次提到这

一问题。第一条中,大纲直截了当地提出“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

为 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处理语言知识教学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之间的关

系时,大纲提出"英语教学要着重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语法、词汇进行听、

说、读、写进行交际的能力……,要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 系,从而使言

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使用英语与母

语的关系时,大 纲提到"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更

应使用英语教学"。在考试、考查方面,大纲规 定"应注意考查学生为交际综

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考试、考查既要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您(作者)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50662607,本站将立即删除!
 
阅读:56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图片新闻